名利场|| 时尚女魔头们的退休生活,洪晃和苏芒这对“宿敌”竟然一笑泯恩仇了... ...(下)
上期我们说了苏芒和洪晃的情仇往事,点击 。
其实与洪晃和苏芒时代的时尚圈里还有两位大主编,也是走的“女魔头”的路线,那就是晓雪和张宇。
洪晃与晓雪的师徒情仇
上期我们有提到过其实晓雪才是洪晃最介意的人。洪晃在播客里公开说过跟苏芒没有明确的矛盾,跟晓雪才是私下真正有过节。
那么晓雪是谁?她最出名的身份就是《ELLE》中国版的前主编。
▲《ELLE》在内地时尚圈的位置特殊,它是源自法国,最早进入内地的国际时尚杂志,远在1988年,是内地最早的国际时尚大刊。
▲内娱的女魔头都会打造自己有标识的个人形象风格,晓雪的风格除了利落短发,还有她出席场合一定会在胸前别一枚雪花胸针。
晓雪进入时尚行业前,曾经在影视行业工作过,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明星的资源。
晓雪和苏芒私下还是好朋友,贵圈就是这样一环套一环了。
▲晓雪和章子怡也是多年的朋友,早在1999年她俩就认识了。章子怡一开始拍芭莎杂志也是晓雪牵线搭桥介绍给苏芒的。
▲2003.06 章子怡芭莎首封,那时这本杂志还不叫《时尚芭莎》,叫《中国时装Bazaar》。
晓雪本名李辉,1970年出生于北京,作为北京土著,晓雪从出生开始就没离开过北京。当然作为聚集全国最好资源的超一线城市,除了出国,晓雪也没必要去其他城市发展。
1992年晓雪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就进入一家香港传媒公司的北京工作室工作。那时起,晓雪就接触了最前沿的娱乐行业资讯。
1996年,晓雪进入嘉禾电影北京办公室。
▲2001年,第一次欧洲旅行。
▲2003年,晓雪在巴黎。
二千年初,晓雪在电影圈工作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成为一名时装编辑是她的梦想,于是晓雪和洪晃认识了。
那么,晓雪跟洪晃浓烈的师徒情仇要从2001年说起。
2001年左右,晓雪加入洪晃创办的《iLOOK》杂志,担任主编。开始几年,晓雪和洪晃有过很长一段蜜月期。
▲根据洪晃的回忆,一开始她做《iLOOK》杂志定位给有头脑的女人看的杂志,但因为是本土时尚杂志,没有名气,不太受广告客户待见。后来晓雪来了后,坚持做明星版的时尚杂志,广告业务才好转,洪晃这才意识到我们这里的时尚杂志只有明星版才赚钱。
▲后来洪晃自己做《iLOOK》杂志主编,还是坚持不过分娱乐化的时尚内容。但晓雪在《iLOOK》,洪晃也完全放权,不干涉晓雪的任何决定。
晓雪在《iLOOK》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改变了时尚杂志的定位——以明星为主,这一举动也直接影响了接下来20多年中国时尚行业的生态。
此外,晓雪还会插手管理顶头上司兼老板洪晃的对外形象和穿衣打扮:
▲晓雪刚加入《iLOOK》时候,送给洪晃一个黑色Gucci tote帆布包,方便洪晃见客户。因为晓雪觉得老板洪晃私下不用名牌,接见客户打扮都过于随便,她作为《iLOOK》主编面上也不好看。(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当事人讲述时没有提供包包的照片,我搜了一下Gucci tote黑色帆布包大概款式如图,不知晓雪送的是品牌logo款还是老花暗纹款。)
▲在晓雪眼里老板过于随便的着装风格大概是这样,洪晃在社交场合常年是宽松的旗袍式罩衫,主打一个现在流行的松弛感,近两年洪晃还好了一点,会配合场合拎一个同品牌的包。
▲私下洪晃更随便的打扮是这样,这大概会让晓雪更难以忍受,觉得老板没有代表时尚杂志的形象,有点松弛过头。
当然洪晃觉得这在时尚行业不是个问题,也是因为她欣赏和佩服的传奇时尚评论人Suzy Menkes走的也是放飞自我的风格,不被名牌绑架。
▲看秀Suzy Menkes穿着羽绒服就去了,主打一个自己舒服才是第一位。Suzy Menkes也是洪晃嘴里亲切的苏大妈,也是让苏芒误会洪晃“苏大妈”在内涵她的那位时尚界传奇人物。
但在当时大多中国时尚主编眼里,时尚圈和名利场不是这样的,时尚圈就应该是光鲜亮丽的。
比如,餐后洗手的水里要加青柠檬,不要黄柠檬,但洪晃认为时尚圈的矫情不等于讲究。
在洪晃回忆里,晓雪和苏芒都是同一类人,都是名利场的女人,都喜欢名利场上那一套过份有表演性的嘘寒问暖和夸张的客套:
每次在活动遇到,苏芒逼着我必须第一个跟她打招呼,我们俩快撞着了,我得说:“诶,苏芒你好,”(然后)苏芒:“呦,晃姐姐。” 后来晓雪也是,永远在所有的场上,她的眼睛只要扫到我那,吧往上一飘,直到我说“晓雪你好”,晓雪:“呦,晃姐姐”,带着无数的惊喜。
▲上期提到的这张和解照片突然有了声音,“呦,晃姐姐”。
▲名利场上风云变化,从前的时尚常客们杨二车娜姆是基本退出了,而王中磊现在努力搞公司,画家曾梵志和苏芒还活跃在艺术场,洪晃已然进入带货圈,真是风水轮流转。
▲名利场上的苏芒和晓雪。
晓雪给人印象一向是优雅淡定从容、云淡风清的女作家范儿,这跟一般名利场女人,苏芒那样风风火火的女人不一样。
但内里晓雪应该还是很享受名利场的鲜花簇拥和美丽繁华的,不然也不可能坚守在时尚圈这么多年。
2020年离职之后,晓雪依然活跃在名利场,在头排看秀,和最炙手可热的流量明星合影,和最有话题度的女明星喝下午茶,也跟名流阔太同场活动,她很自然地转身成为一个个人IP,类似于KOL,但又比一般的KOL多一些资历和文化的加持,可谓是“本土时尚名人”。
▲现在也经常和各位明星一起出现,也说明了时尚圈也不全是人走茶凉的架式。
但喜欢明星和鲜花着锦的生活,基于这样的杂志理念和人生态度的截然不同,晓雪和洪晃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
对于办刊理念,洪晃其实不认可晓雪在《iLOOK》当主编做的那些事。
多年后,提起晓雪明星版的《iLOOK》杂志,洪晃说:“那些(指晓雪主编的iLOOK)都跟我没关系,我离得远远的。”
▲有一次,洪晃想请艺术建筑大师张永和来给《iLOOK》杂志担任一期客座主编,来提升杂志的艺术人文品味,但被张永和婉拒,并做了一个向下的手势。洪晃意识到她的杂志被艺术圈人士嫌弃了。(图为张永和,图源水印)
但即使理念不同,也不至于闹到后来师徒决裂?
这背后就是一个复杂的故事了,交织着师徒情感、背叛和利益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不亚于一场阔太的离婚官司。
2006年左右,洪晃让晓雪代表《iLOOK》上了旅游卫视节目担任“主编主持人”,并签了一份竞业协议。
但彼时,晓雪找到了更好的平台想辞职,跳槽《ELLE》中国版主编,晓雪想私下赔洪晃30万,让洪晃别让《ELLE》那边人赔钱。但洪晃坚持按竞业协议条款,赔100万才放人。
▲2006年4月,晓雪跳槽在即,两人仍上演亲密无间上访谈节目。
洪晃坚持公对公,让晓雪按竞业条款赔偿,不卖晓雪师徒间的私人感情和面子,背后也是五味陈杂。
对晓雪,人往高处走,遇到更好的平台想跳槽无可厚非。
但对洪晃,她感受到了彻头彻尾的背叛。
一是,当时洪晃刚收养了一个女儿,无暇顾及杂志。
二是,别的杂志还好说,但《ELLE》中国版可是洪晃的冤家对头。《ELLE》中国版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时尚杂志。在1990-2000这十年间,市面上时尚杂志一度只有《ELLE》中国版和洪晃创办的本土时尚杂志《iLOOK》,所以两家争资源闹得头破血流,洪晃对《ELLE》中国版积累了一肚子的怨气。
所以晓雪去洪晃的死对头《ELLE》那里,洪晃感受到了巨大的背叛,这是洪晃无法原谅晓雪的症结所在。
▲洪晃甚至跟《ELLE》中国版的很多任主编都有过过节,《ELLE》中国版的另外一位主编觉得洪晃举报过他写的文章,洪晃气到当场转发微博否认。
晓雪从《iLOOK》离职,也带走了她未来的老公闻晓阳,闻晓阳是当时《iLOOK》杂志的摄影师,《iLOOK》杂志的所有明星封面都是闻晓阳拍的。
晓雪离职后,还传出过三人离奇的绯闻,洪晃否认。
2008年,晓雪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晓雪去《ELLE》后,复制了她在《iLOOK》主编时尚杂志的模式,成功帮助《ELLE》拉到了更多的广告客户,甚至创下过单期5000万广告费的记录。
▲晓雪策划的《ELLE》杂志封面确实是粒粒巨星。(图源水印)
所以内地用娱乐的思维做时尚,晓雪算是开山鼻祖。可以说这是晓雪作为当年最有话语权的时尚主编之一,对我们内娱时尚行业最重大的一个影响,而这一市场策略直到现在在时尚圈还万试万灵。
明星策略适合中国本土时尚土壤,说到底,还是我们缺少本土的奢侈品牌,对欧美垄断的奢侈品业又感到陌生和有距离感,所以就只能依托本土明星拉近大众和时尚的距离。
那么大家可能会问,现在纸媒衰落,时尚杂志还卖得动吗?答案出乎大家意外,只要用的是流量明星,不仅卖得动,还卖得挺好,从营业额来说甚至吊打过去纸媒时代的收入。
▲现在时尚杂志销售记录,男明星是王一博的87万册+,销售额2500万+。女明星销售记录保持者鞠婧祎,24万册+,销售额1100万+。破千万的销售营业额,这在图书市场是畅销书级别的销量记录,时尚杂志一年只要靠拍几期流量明星就能卖出好多本,绝对赚爆。
▲前段时间奥运热,有人气的奥运明星也能拉起杂志销量。比如,一本今年刚在中国创刊的时尚杂志,请了最近风头姜的奥运明星,2小时内就狂卖30万本+,总销售额1800万+,靠着这一期杂志的利润,这样一本杂志全年的营业成本都可以抹平甚至还有赚。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过去纸媒时代,销量最好的杂志,单期最高纪录是《读者》的百万销量,但《读者》便宜啊,10元一本,一本杂志单期最多1000万销售额。作为80、90青春记忆的《最小说》,每期稳定有四五十万销量,每本售价12.8元,每期能卖五六百万,已经是出版行业的神话了。
那时的时尚杂志绝对没有《读者》、《最小说》这样的销量。现在依托短视频,和流量明星粉丝氪金的饭圈生态,轻松就能打破过去纸媒的销售记录。
所以现在卖时尚杂志的秘密,一靠流量拍封面,二靠涨价。
过去二三十一本的时尚杂志,现在动不动卖四五十元,甚至六十元往上,我甚至亲眼看到过某个流量的杂志从四十元一路涨到90元还到处断货。世界就是能疯到大家想不到的样子,你以为人死透透了,结果别人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小众杂志拍王楚钦尝到了甜头,最近时尚大刊《时尚COSMO》把十一月封面给了这位奥运新晋当红炸子鸡。
▲另外,从纸媒到短视频时代,时尚杂志依旧延续了它的明星策略,现在不仅用明星拍封面,还即时发秀场明星直拍,更快捷方便和读者互动,而明星也乐于参加杂志的拍摄,毕竟这样方便自己进军时尚圈,拿到品牌的广告,这个时尚生态圈还是蛮有趣的。
“局外人”高知女性张宇
好了说完晓雪的故事,最后让我们来说说张宇。
张宇是今天三位时尚女魔头里最低调的一位,也是简历最漂亮的一位。
张宇鲜少跟时尚中人结怨或有是非,在时尚圈这个是非地,她更像一个“局外人”。
张宇1966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外交官家庭,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和英语语言文学系。
张宇大学毕业那会儿正赶上第一批国外的时尚杂志进入中国,所以张宇亲眼见证了时尚媒体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三十多年。
加入《Vogue》前,张宇做过《南华早报》的社会新闻记者,也在其他时尚大刊当过时装编辑,有着非常丰富的时尚行业的工作经验。
▲之前提到张宇曾供职的《ELLE》中国版是五大女刊里最早进入中国的时尚杂志,1988年就在国内创刊,《ELLE》中国1988年创刊封面(左);张宇也做过港版嘉人《玛利嘉儿》的编辑,港版嘉人1990年创刊,2024年3月停刊,停刊封面(右)
2005年,《Vogue》中国版创刊,这一年张宇成为《Vogue》中国版主编时已经39岁了。
张宇属于一路精英、一步一个脚印当上大刊主编。
▲加入《Vogue》后,张宇似乎也想有自己的时尚圈标签,如她顶头上司Anna一样,她留起了比较短的BoBo头,成了她个人标志。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时尚主编,尤其是作为《Vogue》的主编,英语好是一个基本要求,那时候的主编们也流行跨国婚姻,有个混血宝宝。
《Vogue》对主编的英语要求,不仅是读写,更重要的是听说表达能力。因为《Vogue》全球主编们需要定期聚在一起开视频会议。
▲2011年,《Vogue》全球编辑齐聚日本参加时尚之夜。
▲2011年,《Vogue》全球17位主编大合影。
要说张宇加入《Vogue》大家庭后做出的成绩,最主要的是她的精准的商业眼光和对中国娱乐市场的深刻理解,把《Vogue》中国版带入高速发展的正轨,稳固《Vogue》作为领头羊的行业地位。
即使到现在,张宇在《Vogue》最为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功绩,是她在《Vogue》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卡人制度。
我们的女明星也以能上《Vogue》杂志来彰显自己的行业地位。因为能上《Vogue》的女星既要有时尚度,又要有足够的行业地位。
▲张宇在位的15年里,只有14位中国女星登上过《Vogue》中国版的封面。(图源:封面小主)
张宇卡人严格成为娱乐话题,但从专业的角度,说明张宇更多时候用的是国际超模作为《Vogue》的封面而不是娱乐明星。
这就区别了晓雪和苏芒用娱乐的角度做时尚内容,张宇更坚持专业的角度来传播时尚内容,从而维护《Vogue》作为时尚大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劣势嘛也很明显,就是张宇在位的《Vogue》在大众层面的存在感,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张宇时期《Vogue》中国版大多封面是给专业的时装模特的。(图源水印)
▲作为宇宙时尚大刊的《Vogue》也会更多向中国超模倾斜资源,即使发微博,作为“T台遗珠”的晚晚在一众超模里都只能露半张脸,也没被官方@。
所以曾经的85花代表Ab,因为迟迟等不到上《Vogue》中国封面的机会,直接去美版《Vogue》上了个封面。
而最有资格上《Vogue》的中国女星巩俐,坊间传闻她跟张宇理念不一,在张宇卸任后才登上了第一个《Vogue》中国版封面。
▲2021年10月刊,巩俐《Vogue》中国首封,一口气拍了四个封面。之前巩俐一直没上《Vogue》中国封面,有一个说法是巩俐拍封面有自己指定摄影师和造型团队,这一点张宇无法满足。
▲这之前巩俐只有一个《Vogue》封面,就是1995年新加坡版的《Vogue》封面。
对于一般的时尚杂志请巩俐拍摄封面的难度,洪晃提过一嘴,巩俐团队要求只拍摄时尚杂志一年里最重要的3月刊和9月刊。
但当洪晃把整期杂志内容都搞定只差一个封面时,巩俐方面又会临时因为档期问题婉拒,就是说邀请巩俐拍封面本身就是件难度很大的事情。
▲洪晃的《iLOOK》杂志没请到巩俐大咖拍封面,后来请了杨紫琼拍了个封面。
▲洪晃和巩俐算老熟人了,每年戛纳都会采访巩俐,洪晃也没能搞定巩俐的封面。
▲作为大院子弟很少会有怵的时候,但洪晃在巩俐面前会难得的显露出紧张的一面。
▲洪晃的“宿敌”苏芒倒是搞定了巩俐的一个封面,还说服巩俐团队在不重要的1月刊拍摄。2009年1月开年刊,时尚摄影师冯海为巩俐在古庙拍摄芭莎杂志大片现场。(图源水印)
说回《Vogue》中国版,虽然鲜少有女星封面,但张曼玉是第一个登上《Vogue》中国版封面的女星。巩俐在事业成就上一直被拿来和张曼玉做比较。
▲2006年10月,张曼玉《Vogue》中国版的女星首封,在内娱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封面。
▲四旦双冰汤舒大花们的《Vogue》中国版首封,按登上《Vogue》的时间排序。
除了严格的卡人标准,张宇运营《Vogue》中国版时也展现了她精准的看人眼光,对市场灵敏的嗅觉。
▲2014年9月,另一张大家想不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Vogue》封面,是范冰冰这张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略显寡淡的封面。这是内娱女星第一张《Vogue》金九封面。拍摄这张封面时,属于张宇提前押宝范冰冰。拍完这张封面,接下来的几年里,范冰冰在内娱的影响力确实也达到了她个人职业生涯的顶点。
张宇总能比市场反应和同行早一步挑中潜力股,这是她运营《Vogue》中国版成功的关键,懂得识人用人。
所以洪晃曾经评价张宇,“她的刊物自创刊以来,的确给整个行业拔了个高”。
在张宇的坚持下,她成功把当年籍籍无名的中国模特推向国际,培养出了自己的中国超模。
▲2005年,中国版《Vogue》创刊时,外国摄影师不愿拍中国模特和明星,张宇坚持让23岁的新人模特杜鹃和当时的超模Gemma Ward一起登封面。
▲在张宇的力推下,杜鹃不负众望成为了国际超模,在国际上受到瞩目。2006年4月,杜鹃成为首个登上Models.com网站Top 50榜单的中国模特。
据悉,雎晓雯也是在张宇的力推下成为第一个走秀Prada的中国模特。
▲2011秋冬,雎晓雯Prada首秀。
每当品牌在《Vogue》中国版投广时,张宇都会见机跟品牌公关要求在时装周启用中国姑娘。
张宇还会飞美国让美版主编Anna帮忙组织一个早餐会,讨论启用中国模特的事。雎晓雯因此给张宇取外号,叫她“模特妈妈”。
雎晓雯在一个采访里说,早些年中国女孩很难得到国外时尚圈的重视。“我们其实是一个弱势群体,刚刚出生,还要学习很多东西”,“她(张宇)就像一个保护膜,保护着在国外的中国模特”。
▲2009年前后,《Vogue》中国版上出现的中国姑娘的面孔。
▲2011年9月,《Vogue》中国超模群封,象征中国超模势力的崛起。
▲2013年,张宇和中国超模在Vogue的沙龙派对上合影。
此外,纸媒鼎盛时期,张宇甚至还能帮中国的明星搞定奢牌的代言。
据悉当年Burberry邀请某位顶流男星担任全球代言人,陈伟霆成为香奈儿的品牌形象大使,背后都跟张宇在其间的“穿针引线”有关系。
张宇手握大刊资源,在圈里也具备了呼风唤雨的组局能力。
作为宇宙大刊中国版主编,张宇不仅能把圈内的顶级明星聚集在一起,还能让私下互相不对付的名流大咖在一个场子里而相安无事。
最著名的事迹就是2015年集齐了十位顶级女星给《Vogue》拍封面。
▲2015年,《Vogue》中国版十周年这期封面吃瓜群众只记得《Vogue》和隔壁《嘉人》巩俐封面对打,但这期群封排位也有讲究,张宇巧妙的避开了几家大花粉丝之间撕得厉害的。十位女星两组照片,各上了金九银十两期封面,让每个人都有上封面机会。就是如此微妙的人际关系,张宇都能平衡各方利害关系、一碗水端平,让她们出现在一张照片里。
▲最近《Vogue》新主编上任策划的银十封面,而隔壁《嘉人》坐不住,一口气给刘亦菲拍了12个封面。又被网友拿来对比。《Vogue》新主编的这期封面在人选上似乎有致敬前前主编张宇十女星那期策划。
张宇在位时期其他一些名利场时刻:
▲2017年,85花杨幂在一众大花前辈面前占据C位引发争议,是Vogue中国不多见的又一名利场C位时刻。
▲2020年张宇官宣离职前最后一场Vogue活动,主编集结大半个娱乐圈势力,85花镶边,新晋流量生王一博占据中心位置也是当晚热议话题,这之后Vogue就很少再有出圈话题。
不像苏芒芭莎时期的时尚活动大操大办,张宇在的Vogue举办活动都是小型私人沙龙性质的派对,像名媛的私人聚会风格。
在张宇自己组的局里,她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把场子里的每一个人都照顾得妥帖。
拍摄日,张宇早上7点就会在摄影棚里陪她们,帮两位冰冰挑选衣服,和刘嘉玲聊红酒生意,帮周迅和章子怡调整妆发。
《Vogue》中国版的一位编辑说,“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人放到一起会怎样,压力也蛮大的”,“Of course,AC(张宇) handle 得了”。
后来这一幕就成了内娱经典的名利场瞬间,一个人人争奇斗艳不服输不能被比下去的大花时代。
张宇之所以把中国顶级的女星和模特都聚集到一块儿,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把中国的时尚影响力推荐到国际上去。
所以张宇会请戴安娜王妃的御用摄影师、也是时尚圈最贵的摄影师Mario Testino来拍摄《Vogue》中国版的封面,因为“Mario Testino拍一个什么东西,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
▲张宇与摄影师Mario Testino,《Vogue》十周年纪念封面由他拍摄。
一个人在国际上的声量始终比不上一群人抱团的声量。
所以到了海外活动,张宇喜欢对中国的明星和模特强调“集体”的概念,“集体的声音大,个人的机会才会多”。
2015年,Met Gala“中国∙镜花水月”主题,品牌邀请了周迅、汤唯、高圆圆、倪妮等,张宇嫌人不够多,向Anna申请额外名额,又发邀请函找了其她几位四旦双冰大花和刘嘉玲一起亮相纽约,打出的招牌“华人明星集体亮相国际”,要给华人争光。
▲2015年,张宇携大花们一起出席met gala红毯也是她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而这一届met gala也是四旦双冰最后的同框,人到最齐的一次。也是周迅在红毯上发出感慨“好多人啊”的那一场。
▲2015年met gala上的李冰冰、巩俐、杨紫琼、章子怡和邓文迪。
▲2015年met gala红毯上的中国超模们,孙菲菲、杜鹃、刘雯、秦舒培。
“女魔头”集体离职后的后时尚名人时代
2015年,张宇还意气风发带中国女星出海,而也正是这个时间点开始,中国时尚杂志的影响力在接下来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崩盘了。
都说盛宴难常在,盛极必衰,2015年Met Gala“镜花水月”的秀是一个分水岭,这场星光熠熠的大秀就像是办给中国时尚杂志、纸媒时代的最后一场告别盛宴。
▲图源水印
之后就是纷纷离职的时尚“女魔头”们。
● 最先转型的洪晃
2016年左右,洪晃关停《iLOOK》杂志,就选择了转型。之后,洪晃B站、播客都做过,现在也在小红书、抖音上直播。
洪晃做播客的时候,会不经意就透露她们圈子的私密生活。洪晃曾经在播客里讲述过她和那些真正有钱人的故事,也是充满了讽刺与幽微之处。
前段时间,《Vogue》主编又离职了(不是张宇),《Vogue》曾向洪晃抛来橄榄枝,但洪晃说收到邀请的人都回复了:“No, thank you”,可见《Vogue》主编的位置已不再是圈内人向往的职业。
其实,洪晃早年跟美版《Vogue》的女魔头Anna Wintour也有交集。
▲2010年,张宇和Anna Wintour参观洪晃在北京的买手店“BNC薄荷糯米葱”,这是一个志在推广中国本土设计师的买手店。
● 作为红人博主的晓雪
至于洪晃的“徒弟”晓雪,2019年12月晓雪正式离职《ELLE》主编。
“女魔头”离职,转型当KOL是一条路。但大多都是业余兼职博主的程度,只有晓雪是全心全意把博主KOL当成自己主编退休后的全职工作来做。
▲晓雪公号更新频率还很高,阅读数据在时尚“女魔头”里算最好的。
▲作为博主,代言品牌。
▲出版书籍,稳定输出内容,这是多年主编职业训练,晓雪过去擅长的,一个人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也挺好。
● 落地最稳的张宇
2020年11月,张宇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突然对外官宣离职。
张宇的离职在时尚界人士眼里充满了阴谋论,圈内人士认为,张宇在《Vogue》中国的业绩也突出超越美版,让Anna感到了威胁。
因为《Vogue》中国业绩越好就会显得Anna的美版越平庸,所以Anna找了不懂中国市场的澳籍华裔章凝担任张宇的继任者,让《Vogue》中国业绩维持在一个平庸的水平。章凝就像Anna Wintour安排在中国的一个提线木偶,圈里人都这样说。
但张宇离职后,转身加入了红杉资本,成为红山资本投资合伙人,专门从事时尚领域的投资,可以说,张宇离开《Vogue》中国后,去到了一个更大的资本平台。
但张宇和Anna的关系可能也并没有像圈内传的那样紧张,离职后,张宇见到Anna还会上前亲切合影。
张宇能把过去在时尚圈积累的人脉直接转换成自己的资源,这是不容易。
▲从左到右:巨人网络老总史玉柱、苏芒、新浪老总曹国伟、红杉资本沈南鹏、华谊总裁王中军。苏芒曾经也在社交场上和资本大佬谈笑风生,但在一众主编里也只有张宇搞定了红衫的沈南鹏,直接把沈南鹏变成了自己的老板和投资合伙人。
张宇对工作一直是打工人心态,下班了就只过自己的小日子的那种人,绝不过度内卷自己。
张宇不会像苏芒那样生活重心全部是工作,累到在晚宴上吃完头盘倒头就睡。张宇在Vogue时期就一周只能应酬一晚,其余六晚都需要陪家人度过。所以,现在张宇更享受她的“半退休”家庭生活。
▲不同于大多数精英把工作带入生活。张宇是把生活带入工作,之前张宇女儿三岁,就把女儿带入自己的工作场合,喜欢有女儿陪伴在身边工作。
▲张宇家居日常。
▲现在更是跟女儿游山玩水,家里也到处是和女儿的合照。
● 回归平静的苏芒
2018年3月,苏芒因为照顾家人为由辞去主编职务。当然坊间对苏芒的突然离职也有诸多猜测,高层宫斗,钱财风波,办刊理念,不一而足。
2019年苏芒的伯乐刘江也去世了。在刘江的告别会上,苏芒一度哭得不能自持。
这之后苏芒就一改高调的作风,变得异常岁月静好。
▲辞职后,苏芒跟风《乘风破浪的姐姐》,推出了新节目《了不起的姐姐》,邀请谭卓、徐帆、王佩瑜、张靓颖、秦岚、刘涛等成熟女星进行对话,试图打造苏芒版的“鲁豫有约”。但播出效果一般,豆瓣至今未开分。
▲这两年,苏芒还创办了一个美术馆——颂艺术中心,举办画展似乎在努力往艺术名媛身份上靠。今年7月,《玫瑰的故事》热播后,刘亦菲还去苏芒的美术馆送上黄玫瑰花祝贺她办展。
2022年12月,苏芒对外首次公开了她的家。
之前天天在外面跑,苏芒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生活和家庭。
▲做芭莎主编期间,苏芒多次对外描述她忙碌的日常,一天飞三个城市,见不同投资人、广告商、客户以及她的明星朋友。
现在赋闲在家的苏芒终于有了更多时间精力重新装修她的房子。
看家居的法式风格混入中式元素。
▲苏芒在安邸杂志上首次对外公开的家里都是艺术品,装扮得颇有格调。沙发上方是艺术家耿瑞2米见方的油画《一念4-3》,厨房边上摆着隋建国《中国制造》限量雕塑品恐龙,恐龙旁边条案上摆着村上隆的小型雕塑,条案上方是青年艺术家权能作品。客厅休闲沙发是Marc Newson 1980年代设计款式,Fornasetti眼睛靠枕来自中古家具店,蓝色地毯是艺术家李磊的《海上花》系列。(图源水印)
▲苏芒的这个家是重新装修的,很多家居物件都陪伴了她很多年,比如餐厅的这套餐桌椅。餐厅墙上挂着90后艺术家王愫作品,左边书法作品来自书法家许静,地毯是艺术家林菁《矛盾空间》系列。(图源水印)
▲钢琴上方是艺术家王健作品。(图源水印)
▲楼梯转角处挂着艺术家张英楠的作品。(图源水印)
▲韩国艺术家金准植作品(左),艺术家吴笛作品(右上),薛继业铸铜雕塑《许仙》(右下)。(图源水印)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范玮琪支持老公陈建州!
2023-06-28 02:05 - 广电总局:坚决整治天价片酬 开展套娃收费治理
2023-09-29 02:07 - 电影《生化危机》中的生化主题与人性探究
2023-06-26 02:03 - 《巴比伦之王》:史诗巨制,深刻影响历史与文化
2023-09-23 02:04 - 白玉兰最佳编剧奖(原创):王小枪《县委大院》
2023-06-24 02:03 - 华策影视发布声明 否认发布任何网络兼职信息
2023-07-29 02:05
推荐阅读